哈薩克之旅(二)

 哈薩克之旅(二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系學生伍鎮星

013Cathedral
按照原訂計劃,在阿拉木圖降落後,因財政預算所限,我已把心一橫於機場睡一至兩晚。到了機場後,我有點意外。只見一男一女高舉「新絲綢之路模擬聯合國會議」的白紙,專心致志地找著第一位到訪的外國人。對,我就是那個陫國人。據了解,他們都是正在就讀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的義工,男的叫穆罕默德,唸商業;女的叫阿拉亞,唸國際關係。儘管他們的英文不是太好,可是我看得出他們非常貼心的為我打點一切,還幫我提行李,客氣得讓人有點不習慣。接下來的數天,穆罕默德看似非常忙碌,總是四處奔走;而阿拉亞剛好相反,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我身旁。

012Apple

阿拉木圖的天氣正正是不少上班一族所渴望的:早上氣溫清涼約攝氏十多度,到了下午便有和煦的陽光,及後到了晚上九時才開始入夜。這樣令人響往的自然環境及氣候,實在跟香港陰晴不定的熱帶氣候形成強烈對比。

在短短七天的旅程中,我到訪了大部份具歷史價值的名勝古蹟,由世界第二大的東正教教堂到紀念哈薩克學生運動的獨立廣場,所有建築在此地的良景映襯下實在是琳瑯滿目、美不勝收。除了國立大學外,我更到訪了KIMEP大學,那是一間以北美洲教學模式、當地英文水平較高的大學。而附近的穆斯林大學及薩克英國科技大學均令我大開眼界。前者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氛圍,讓人誤以為自己身處中東國家;後者則是前蘇聯政府的議會,建築外圍交雜著殘餘的共產主義味道。